中足联改革,保障赞助商权益
来源:24直播网
2025年,中超联赛和中甲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一场场激烈的比赛,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重要时刻。细心观察的球迷们惊喜地发现,许多俱乐部的队名和赞助商权益都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以中超联赛为例,河南的酒祖杜康俱乐部、浙江的绿城俱乐部和大连英博海发俱乐部等,他们的名字前都附上了新的赞助商标识。这些变化不仅强化了赞助品牌的价值传递,也使得联赛的商业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主转播商的转播画面及在线包装技术,赞助商的权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插播或Logo露出,而是通过更智能、更持久的方式持续曝光。

其中,主转播商在直播画面底部或侧边栏设置的“自动化滚动字幕”成为了一大亮点。在比赛中,每隔八分钟就会完整展示“某某品牌冠名+球队全称”,每次展示持续8秒钟,这一创新实践既避免了口播广告对比赛节奏的中断,又确保了信息的清晰可见,实现了品牌曝光的“零干扰渗透”。
这一系列变化离不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中足联)的成立。中足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联赛运营的主体,中足联在推动“管办分离”的同时,也优化了赞助商权益体系,为职业俱乐部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保障联赛顺利开启的同时,中足联还对中超与中甲俱乐部的市场化突围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周全的考虑。针对不同定位的俱乐部,中足联设计了差异化的赞助权益保障策略。对于中超俱乐部,品牌升级与国际接轨成为了主要运维方向;而对于中甲俱乐部,则更多地依赖于球队所属地的区域经济环境,允许其以更低门槛吸纳本地企业,强化与归属地的纽带属性。
此外,中足联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俱乐部在保持中性名的前提下,为一线队及梯队引入冠名赞助商。这样的政策调整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市场协议的限制,为俱乐部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招商空间。同时,球衣广告位数量的增加也促进了赞助商与球队之间的多方式合作。
在保障俱乐部经济利益的同时,中足联还注重青训工作的投入。要求俱乐部将赞助收益的一定占比定向投入到青训工作,并允许青训梯队冠名。这不仅保障了青训资金,也为品牌提供了长期培育年轻用户的机会。
未来,中足联还将进一步放开俱乐部自主招商权限,探索各类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模式。这一过程中,中足联既需扮演改革推动者,也需成为利益协调者。通过各类政策举措,推动职业联赛走向可持续的商业化、市场化道路。
这一切的努力和改变都为中国足球带来了积极的回报。职业联赛的商业潜力得到了更广阔的释放,而中国足球也正跳转到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从这场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足球向前迈进的坚实脚步。